據(jù)《自然》雜志網(wǎng)站近日報道,一個來自日本京都ATR計算神經(jīng)科學實驗室的研究小組在不久前召開的新奧爾良神經(jīng)科學協(xié)會年會上報告稱,他們通過分析志愿者睡眠中的腦電活動,能預測出夢的某些特征。
他們對3名志愿者做夢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利用功能神經(jīng)成像技術在睡眠時掃描他們的大腦,用腦電圖(EEG)記錄下他們的腦電活動。只要探測到表示志愿者開始睡眠的腦電波信號,就叫醒他們問他們剛才夢到了什么,然后讓他們再回去睡。每次實驗持續(xù)3小時,志愿者每小時被叫醒10次,其中有六七次會報告他們夢到了些什么,這樣總共獲得了大約200個夢的報告。
大部分的夢反映了志愿者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歷,但有些夢也包含了不尋常的內容。研究人員從志愿者的報告中提取了關鍵詞,分成20個大類,如汽車、男性、女性、計算機等,這些在夢中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然后選了能代表每個大類的照片讓志愿者觀看,并將觀看照片前后兩次的腦電圖進行對比。
研究人員對V1、V2和V3腦區(qū)進行了分析,這些腦區(qū)負責視覺信號的最早期處理和對視覺圖像基本特征進行編碼,如圖像的對比、邊界的方向等。他們還研究了其他幾個負責高級視覺功能的腦區(qū),如目標認知。
“我們構建了一個模型來預測每個大類是否在志愿者的夢中出現(xiàn)。”領導該研究的神谷之康(音譯)說,“我們對志愿者被喚醒之前9秒的腦電波進行了分析,能預測一個人是否在做夢,準確率達到75%到80%。”
研究小組在2008年時曾報告破譯了與早期視覺處理、圖像重構有關的腦區(qū)的腦電波?,F(xiàn)在他們通過更高級腦區(qū)的腦電活動,能精確地預測出志愿者夢中的內容。新研究還表明,在更高級視覺腦區(qū),做夢和視覺認知的表現(xiàn)形式相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jīng)科學家杰克·蓋倫特在會議上說:“這表明做夢牽涉到的許多高級視覺腦區(qū),和真實的視覺成像相同;也表明我們在回憶夢的時候,可能是基于短期記憶,因為在志愿者被喚醒前的10秒內,對夢的解碼是最精確的。”
目前,研究小組正在收集睡眠的快速眼動(REM)階段的同類數(shù)據(jù),REM階段也和做夢有關。“這難度更大,因為我們必須等至少1個小時,志愿者才能進入這個睡眠階段。”神谷之康說,了解更多有關夢境的內容,以及夢和腦活動的關系,有助于我們理解做夢究竟有什么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