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nèi)科醫(yī)學(xué)進展 > 和胃化痰降逆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屬中醫(yī)“反胃”、“噎嗝”、“嘈雜”、“吞酸”、“食管癉”等范疇。其病機多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胃絡(luò)受損而成。治宜疏肝理氣、和胃降逆、除濕化痰、制酸止痛。筆者采用和胃化痰降逆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為胃內(nèi)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稱“燒心病”。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當(dāng)反流入食管時灼燒或**食管而產(chǎn)生“燒心感”。常常發(fā)生于飯后,由食管括約肌張力減弱或胃內(nèi)壓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內(nèi)容物長期反復(fù)**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癥。
方用黃連溫膽湯、烏貝散、旋復(fù)代赭湯加減。藥用柴胡、香附、枳殼、竹茹、陳皮、清半夏、旋覆花、柿蒂各10克,代赭石、烏賊骨、浙貝母、白及、元胡各15克,黃連6克,蒲公英2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證屬肝胃不和者,加郁金、白芍舒肝和胃;胃熱陰虛者,加麥冬、石膏清胃滋陰;痰氣阻膈者,加膽南星、枳實除痰利膈;痰熱結(jié)胸者,加黃芩、瓜蔞實清痰開結(jié);瘀滯化熱者,加牡丹皮、赤芍化瘀清熱。與此同時,囑戒煙酒及酸、辛辣食物。
方中半夏、陳皮、竹茹、旋覆花、柿蒂、代赭石除濕化痰、和胃降逆;烏賊骨、浙貝母、白及制酸止痛、斂瘡生肌;黃連、蒲公英瀉火解毒;柴胡、香附、枳殼、元胡舒肝理氣、和胃止痛。全方共奏除濕化痰、和胃降逆、制酸止痛、活血斂瘡之功,可促進反流性食管炎康復(fù)。
相關(guān)專題鏈接:新方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詳細(xì)]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