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嗜鉻細胞瘤臨床少見,常在心血管科漏診,或在泌尿外科誤診為膀胱癌,甚至在術中出現(xiàn)嚴重的嗜鉻細胞瘤危象。我院近期收治1例膀胱嗜鉻細胞瘤,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女性患者,45歲,因“反復發(fā)作性胸悶、心悸4年”入住心血管科。自訴常于排尿時及排尿后出現(xiàn)胸悶、心悸、面色蒼白及大汗淋漓,曾在心血管科診斷為“高血壓病、心絞痛”,當時血壓最高160/100mmHg(1mmHg=0.133kPa),平靜時心律60~80次/min,胸悶心悸時脈搏超過90次/min。長期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每天1次、纈沙坦80mg每天1次、美托洛爾25mg每天1次(后因心律控制不佳改為比索洛爾5mg每天1次)”,無肉眼血尿,無尿急、尿頻等癥狀。入院時血壓135/80mmHg,心律80次/min,常規(guī)行泌尿系超聲檢查提示“膀胱實質性占位”,轉入泌尿外科,行盆腔CT(圖1)提示“膀胱后壁結節(jié)狀軟組織密度灶,范圍約2cm*1.5cm*1cm,邊緣模糊,對比增強后可見強化”,腎上腺CT未見明顯異常,血醛固酮、VMA、皮質醇及尿17-羥、17-酮均未見異常。結合臨床表現(xiàn)考慮膀胱嗜鉻細胞瘤可能,隨后予口服鹽酸酚芐明10mg每12h1次控制血壓,并根據血壓逐漸停用原有降壓藥,最后僅剩鹽酸酚芐明及比索洛爾,血壓穩(wěn)定在95~100/60~80mmHg,心律穩(wěn)定在60~80次/min,膀胱鏡術前準備總共2周,術前3d每天予2000ml晶體液擴容。行膀胱鏡檢查示“膀胱右后壁見一2.0cm*1.5cm大小腫物,位于黏膜下且可推動,觸碰腫物時血壓升至137/89mmHg(基礎血壓95~100/60~80mmHg),心律無明顯變化”。膀胱鏡檢查后繼續(xù)予鹽酸酚芐明口服作手術前準備,1周后在氣管全麻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術中先在腫物周圍阻斷血供,操作時盡量輕柔,盡可能避免對瘤體的擠壓,術中見腫瘤位于膀胱右后壁黏膜下,約2.0cm*1.5cm大小,活動度可,質韌,邊界清晰,與膀胱外無粘連,將腫物連同周圍1cm膀胱組織一并切除,手術過程順利,血壓心律僅有輕微波動。術后病理檢查(圖2~3)證實為膀胱嗜鉻細胞瘤(酶標:HCK-,P63-,LCK-,CgA+,Syn+,S100腫瘤巢周+)。術后未使用降壓藥,患者血壓、心律在正常范圍,隨訪1年半無明顯異常,血壓、心律在正常范圍,無血尿,無腫瘤復發(fā)及轉移。
討論
膀胱嗜鉻細胞瘤很罕見,它所占比例在膀胱腫瘤中不到0.5%,在所有嗜鉻細胞瘤中僅占約1%。起源于膀胱壁的副神經節(jié)細胞,以后壁多見,三角區(qū)最少見。多數(shù)僅累及肌層,也可擴展至膀胱外甚至累及骨盆。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高血壓,與排尿有關,排尿后癥狀可緩解,伴或不伴肉眼血尿,也有因嚴重血尿導致休克的報道。發(fā)作時除血壓升高外,可出現(xiàn)血、尿中兒茶酚胺、尿VMA升高,而平靜狀態(tài)下上述檢查可正常,無功能性膀胱嗜鉻細胞瘤,內分泌檢查可無異常。該病例內分泌檢查陰性可能與此有關,也可能因為充盈的膀胱收縮時,兒茶酚胺分泌只有短暫的升高,如果不是發(fā)作時抽血,結果可能陰性,另外標本獲取、處理方法也可能影響檢查結果。疑為膀胱嗜鉻細胞瘤者,膀胱鏡檢查必不可少,膀胱鏡下表現(xiàn)為正常黏膜下圓形或橢圓形腫瘤,可將黏膜頂起,黏膜光滑完整,表面血管豐富,腫瘤可在黏膜下推動,觸碰腫瘤時可出現(xiàn)心律、血壓的變化。但膀胱鏡檢查動作需輕柔,并按嗜鉻細胞瘤做好檢查準備,也有學者認為由于嗜鉻細胞瘤多位于膀胱黏膜下或肌肉組織中,活檢會有一定的假陰性率,再加上活檢有誘發(fā)血壓驟增的危險,因此一般不主張活檢。對于嗜鉻細胞瘤的治療,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主張行膀胱部分切除術,術前應常規(guī)按嗜鉻細胞瘤進行準備,以免發(fā)生嗜鉻細胞瘤危象而措手不及。膀胱嗜鉻細胞瘤預后較好,單發(fā)病灶手術后治愈。若術后癥狀無緩解或反復應考慮可能存在多發(fā)病灶,應盡可能詳細檢查發(fā)現(xiàn)其他的病灶并盡早手術,仍能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對膀胱嗜鉻細胞瘤病例的討論請登錄愛愛醫(yī)論壇:http://m.miamifoamroofing.com/med/thread-2243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