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瞼下垂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上瞼下垂(ICD-10: H02.4,Q10.10)
行上瞼下垂矯正術(ICD-9-CM-3:08.3)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眼科臨床指南(PPP)》(美國眼科學會編)
1.出生后數(shù)月、數(shù)年雙眼上瞼下垂遮蓋瞳孔2mm以上,上瞼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聳眉、下頜上抬、仰頭視物等特殊面容;單眼上瞼下垂遮蓋瞳孔,存在弱視的可能性。
2.提上瞼肌肌力試驗小于或等于4mm、額肌功能良好、Bell征陽性、眼位及眼球運動無異常。
3.鑒別診斷:
(1)因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獲得性上瞼下垂;
(2)Marcus-Gunn綜合癥。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眼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和《眼科手術學-理論與實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先天性上瞼下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遮蓋瞳孔,為避免弱視應盡早手術,特別是單眼患兒。
2.因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獲得性上瞼下垂應先進行病因治療或藥物治療,如無效時再考慮手術治療。
3.先天性動眼神經(jīng)麻痹應先施行斜視矯正術,術后眼位正位、Bell征陽性者再行上瞼下垂手術。
4.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手術方式:包括提上瞼肌縮短術、額肌瓣懸吊術、闊筋膜或硅膠懸吊術、Müller肌縮短術和提上瞼肌腱膜修補術等。
(四)標準住院日為5-7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 H02.4,Q10.10上瞼下垂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1-2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電圖、X線胸片(全麻患兒)。
2.眼部??茩z查:
(1)檢查視力和矯正視力;
(2)檢查提上瞼肌肌力和上瞼下垂量;
(3)檢查上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
(4)檢查有無Bell's現(xiàn)象和上瞼遲滯現(xiàn)象;
(5)檢查有無Macus Gunn現(xiàn)象,必要時進行新斯的明試驗。
3.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超聲心動圖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結(jié)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2.選用喹諾酮類或妥布霉素(兒童)類眼液,預防性用藥時間為1-3天。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兒童)。
2.手術內(nèi)固定物:無。
3.術中用藥:麻醉常規(guī)用藥。
(九)術后住院恢復3-4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
(1)角膜上皮、上瞼、結(jié)膜情況;
(2)縫線位置、切口對合情況;
(3)眼球運動情況和Bell's現(xiàn)象。
2.術后用藥:一般不需用藥,抵抗力較差患者可酌情使用頭孢或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用藥時間為1-2天。
(十)出院標準。
1.傷口愈合好,無活動性出血及感染征象。
2.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術前化驗檢查異常,需要復查相關檢查,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2.有影響手術的合并癥,如矯正不足、矯正過度、上瞼內(nèi)翻倒睫、暴露性角膜炎、結(jié)膜脫垂和眉額區(qū)血腫等,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二、上瞼下垂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上瞼下垂(ICD-10:H02.4,Q10.10)
行上瞼下垂矯正術(ICD-9-CM-3:08.3)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5-7天
點擊下載:上瞼下垂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上瞼下垂臨床路徑
目前臨床上對妊娠劇吐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家中治療和住院治療。但由于妊娠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