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肝病科醫(yī)學進展 > 李蘭娟院士:肝衰竭與我國人工肝的發(fā)展

李蘭娟院士:肝衰竭與我國人工肝的發(fā)展

2013-12-23 11:09 閱讀:2775 來源:醫(yī)脈通 作者:孫福慶 責任編輯:云霄飄逸
[導讀] 肝衰竭由于病情危重、內科綜合治療病死率高、預后極差,其診治歷來是世界難題。李氏人工肝的出現與發(fā)展,為肝衰竭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肝衰竭定義的發(fā)展

    1970年,特雷(Trey)等首先提出“暴發(fā)性肝衰竭”的概念,認為其是一種嚴重肝損害所致、具有潛在可逆性的綜合征。但遺憾的是,凝血酶原時間(PT)等多項與肝衰竭預后密切相關的指標未被納入此診斷標準中。1996年,國際肝病研究學會提出了新的肝衰竭診斷標準,將急性肝病所致肝衰竭分為“急性肝衰竭”與“亞急性肝衰竭”.

    為規(guī)范我國肝衰竭診治,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與肝病學分會聯合制訂了我國第1部《肝衰竭診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并于2012年進行了更新?!吨改稀分赋?,肝衰竭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肝臟損害,導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轉化等功能發(fā)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出現已凝血功能障礙、黃疸、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吨改稀犯鶕±斫M織學特征和病情發(fā)展速度,將肝衰竭分為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4類。

    我國人工肝發(fā)展歷程


    肝衰竭由于病情危重、內科綜合治療病死率高、預后極差,其診治歷來是世界難題。李氏人工肝的出現與發(fā)展,為肝衰竭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人工肝治療起步期(20世紀70年代末-1986年)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發(fā)展,傳統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及血液濾過技術得到改善,并于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偶有應用于肝衰竭的治療,但綜合療效欠佳。

    人工肝建立期(1986-1998年)浙江大學李蘭娟課題組于1986年開始進行人工肝研究,首次系統地將傳統血液凈化技術應用于肝衰竭的治療,并突破出血與灌流器凝固、低血壓與心功能負荷過重等技術難點,取得重大進展,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人工肝發(fā)展期(1998-2007年)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工肝技術得到創(chuàng)新,通過獨創(chuàng)性應用小孔徑血漿分離器,攻克了球蛋白、生長因子等有益物質丟失的關鍵問題。

    人工肝成熟期(2007年-今)經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李氏人工肝的核心診治技術和個體化治療策略獲重大突破,至今已治療患者1820例,共計5000余例次,顯著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認為,人工肝可顯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已將其納入《肝衰竭專家共識》。此外,本課題組還創(chuàng)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人工肝系統。目前李氏人工肝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300余家醫(yī)院,重癥肝病診治的系列理論與技術創(chuàng)新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已通過評審)。

    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李蘭娟院士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