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是一種臨床上非常罕見的病例,新生兒失血性休克在圍生期的病死率極高,由于新生兒自身的生理特點,其癥狀多不典型,易被臨床醫(yī)生所忽略,從而延誤其最佳治療時機而進入難治性休克,病死率可達100%[1],我科收治了1例新生兒臍帶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發(fā)生DIC合并多臟器功能損害的患兒?,F(xiàn)將救治體會分享給大家。
一、臨床資料
患兒,女,3.5小時,因“生后皮膚蒼白2.5小時”入院。患兒系第2胎第2產(chǎn),胎齡38周+6天,因其母“疤痕子宮”剖宮產(chǎn)娩出,出生體重4.05kg,臍帶粗,華通氏膠水腫?;夭》考s1小時突然發(fā)現(xiàn)患兒皮膚蒼白,呼吸微弱,當?shù)禺a(chǎn)科檢查后發(fā)現(xiàn)患兒臍部大量滲血(約200ml),心律降至50-60次/分,急予氣管插管、胸外心臟按壓、持續(xù)正壓給氧等搶救措施,腎上腺素0.3ml氣管內(nèi)應用,氨茶堿8mg靜推,血漿30ml靜滴,生理鹽水30ml靜滴等治療后,心律逐漸升至100次/分,臍帶重新縫扎處理后轉運至我院。入院時查體:T不升,P143次/分,R60次/分,血壓55/23mmHg。發(fā)育正常,反應差,呼吸促,面色及皮膚蒼白,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啰音,心音鈍,律齊,無雜音。腹軟,臍帶粗,華通氏膠水腫,臍窩可見血跡,四肢涼,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4s,四肢肌張力減弱。血常規(guī):白細胞31.84*10^9/L,紅細胞1.64*10^12/L,血紅蛋白55g/L,紅細胞壓積19.4%,平均紅細胞體積118.3fL,平均血紅蛋白含量33.5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284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47.5%, C反應蛋白0.5mg/L。血型:O RH:+ 。血氣分析:pH 7.16,PCO2 27mmHg,PO2 100mmHg,Glu2.8mmol/l,Lac14.0 mmol/l,Hct18%,HCO3- 9.6 mmol/l,BE(B) -17.5mmol/l, FiO2 25.0 %。
二、診治經(jīng)過
入院后立即予以吸氧,生理鹽水、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擴容,維生素K1,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循環(huán),抗生素防止感染等處理,入院后約10小時患兒抽血后出現(xiàn)止血困難,廣泛皮膚、皮下出血,并先后出現(xiàn)肺、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水腫,少尿。急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29.82*10^9/L,紅細胞2.76*10^12/L,血紅蛋白88g/L,血小板24*10^9/L, PT15.77%,PT-IN 3.56 ,PT-sec 40.46秒,APTT 94.78秒,F(xiàn)IB <0.70g/L,TT 29.47秒,D-DI D 68.00μg/ml,存在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補充血漿、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輸注白蛋白,利尿,呼吸機輔助呼吸等處理,休克很快糾正,第四天尿量增加。但患兒凝血功能障礙進行性加重,經(jīng)過6天治療逐漸糾正。肝功能:谷丙轉氨酶369U/L,谷草轉氨2305U/L,總膽紅素97.6umol/L,直接膽紅素23.3umol/L,白蛋白24.1 g/L,腎功能:肌酐330umol/L,尿素氮16.9mmol/L,心肌酶:肌酸激酶55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04U/L,乳酸脫氫酶13940U/L,提示存在多臟器功能損害,輔以保護臟器功能等藥物綜合治療后痊愈出院。
三、討論
臍帶是胎兒與母體聯(lián)系的紐帶,是供胎兒和母親氣體交換、營養(yǎng)物質(zhì)供給及代謝產(chǎn)物排出的必經(jīng)之路。足月胎兒臍帶平均長約50cm,直徑約1.5-2.0cm,,而水腫臍帶的橫斷面為2. 5 ~5. 0 cm[2]。臍帶中央有一臍靜脈,其管腔較大,管壁較薄,兩旁有兩條管腔較小,管壁較厚的臍動脈。臍帶基質(zhì)來自胚外中胚層,其中內(nèi)含大量水分的膠質(zhì)樣的胚胎結締組織叫華通氏膠[3],有保護臍血管不受壓迫的作用。胎兒臍帶水腫的原因目前尚無權威數(shù)據(jù)報道,也無有效方式預防孕婦宮內(nèi)胎兒臍帶的水腫。但是超聲診斷臍帶水腫準確率高,可靠性強,是產(chǎn)科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4],產(chǎn)科對早期發(fā)現(xiàn)的水腫臍帶予以重視并在出生后正確的處理水腫臍帶,結扎臍帶后嚴格交接新生兒,嚴密觀察,可以杜絕由此產(chǎn)生的失血性貧血甚至休克。本例患兒為巨大兒,出生體重4050g,其臍帶水腫,明顯增粗,是造成患兒斷臍后臍帶殘端出血的客觀原因,出生后第1次結扎臍帶時,未見臍帶出血,生后2.5h發(fā)現(xiàn)臍帶大量出血,重新結扎臍帶,未發(fā)現(xiàn)有臍帶血管瘤、迷走血管等易致臍出血的異常表現(xiàn),可能由于該患兒臍帶過粗,常規(guī)結扎后,隨著臍帶結締組織內(nèi)水分散失,臍帶干縮,結扎線松動,導致臍帶出血,且由于新生兒包裹嚴密,臍帶出血不能早期發(fā)現(xiàn),很快發(fā)展為失血性休克。此病例提醒我們,對異常增粗水腫的臍帶進行結扎時,可使用多條粗絲線擰成麻花狀進行結扎,并確保扎緊,斷臍時殘端不能太短,必要時可加用血管鉗鉗夾臍帶法。
新生兒失血性貧血可發(fā)生在出生前、出生時或生后3個不同時期。其臨床表現(xiàn)因失血的急緩及失血量而異,嚴重的急性失血可導致休克[5]。失血性休克是新生兒出血性疾病中的一組臨床危急綜合征,在新生兒發(fā)病率極低,當失血量20%以上時,則出現(xiàn)明顯的臨床癥狀,不及時處理常危及生命。失血性休克可致心輸出量減少,有效循環(huán)血量降低及微循環(huán)障礙,細胞不能充分利用氧,從而發(fā)生結構和功能的損害,最終導致臟器功能不全。由于開始時新生兒代償能力尚佳,早期癥狀不典型,易被臨床醫(yī)生所忽略。而且這種代償?shù)臅r間很短,因此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對維持生命、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反之則迅速導致多臟器功能不全;從休克早期進入難治性休克期,最后進入難治性休克期的不可逆期而死亡。新生兒失血性休克的治療,除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尿量、皮膚顏色、保暖、供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必要的對癥處理外,應立即輸血擴容,糾正酸中毒。本例患兒在生后臍帶大出血(失血量約60%以上)造成急性失血性休克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在休克早期未能進行及時有效治療,致使多臟器功能受損害,凝血機制障礙,發(fā)生急性DIC,經(jīng)過積極救治最終痊愈,為臨床診療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臨床醫(yī)生應充分了解此病的臨床癥狀,抓住救治時機,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來挽救患兒生命。
參考文獻:
[1]李燕, 魏秀清, 秦雨春. 新生兒失血性休克10例分析[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05, 8(6): 637.
[2]陳紅. 暴露臍根部斷臍對新生兒臍帶水腫護理效果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0, 11(10): 99-100.
[3]樂杰. 婦產(chǎn)科學[M]. 第7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29-34.
[4]林瓊. 超聲診斷胎兒臍帶水腫的臨床意義[J]. 醫(yī)藥前沿, 2011, 1(20): 105-106.
[5]邵肖梅, 葉鴻瑁, 丘小汕. 實用新生兒學[M]. 第4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 598-602.
。目前臨床上對妊娠劇吐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家中治療和住院治療。但由于妊娠...[詳細]
隨著抗腫瘤治療逐漸進人免疫時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逐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