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學進展 > 發(fā)現(xiàn)房顫與癡呆之間的聯(lián)系
一項研究顯示,治療時間窗內(nèi)接受華法林治療時間最長的患者至少在5年多的隨訪中,發(fā)生癡呆的幾率顯著減少。另一項研究表明,平均心律越高的患者,癡呆風險越低。 兩項研究表明,心律和抗凝控制可能有助于心房顫動與癡呆之間的聯(lián)系。
第一項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積極控制抗凝或將心律維持在較高水平,可能使癡呆風險得到緩解。
研究對2,693例就診于Intermountain抗凝診所并接受華法林治療的心房顫動患者,平均年齡74歲。在5年多的隨訪中,4%患者發(fā)生某種類型的癡呆。
與那些治療時間高于75%(在治療范圍內(nèi))的患者相比,治療時間在75%或以下(在治療范圍內(nèi);國際標準化比率[INR]在2-3之間)的患者發(fā)生癡呆的風險顯著增加。
NR與癡呆風險之間存在一個U型曲線,如INR小于2或大于3時癡呆風險增加。“因此至少有一種機制可導致大腦慢性缺血性損傷,要么是微栓塞要么是微出血。”
壞消息是,使用抗凝的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存在癡呆風險,這可能是所有抗凝劑的普遍風險,因此這可能提示我們需要開始尋找不需要長期用藥的方法,例如左心耳封堵裝置。“
第二項研究
第二項研究包括1071例持續(xù)性房顫患者,均接受24小時Holter監(jiān)測。研究基于一種想法,即心律可影響腦灌注。
經(jīng)過約3年的隨訪,研究者發(fā)現(xiàn)平均心律越高的患者傾向于低癡呆風險:
多變量調(diào)整后,癡呆與三種最低心律類型的風險比均提示心律最高者癡呆風險增加,HR分別為3.52、4.20和2.46——但所有95%置信區(qū)間的下端超過1.00,提示沒有顯著差異。
近年來對心房顫動患者心律的控制傾向于越來越寬松,例如最近的一項試驗顯示,與較為寬松的控制相比,嚴格控制心律并沒有改善預后。
目前的研究”只是該難題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從大腦功能水平來講,一定程度較高的心律對身體更好,我認為這時器官灌注更好,“Bunch說。”這為不必積極控制心律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證據(jù)。“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積極控制抗凝或將心律維持在較高水平,可能使癡呆風險得到緩解。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