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致癌HPV病毒攻陷公共場所
可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無處不在。香港內科學會首次于香港七處公眾地方發(fā)現(xiàn)該病毒,包括港鐵站及商場電梯扶手、圖書館門柄、升降機按鈕及兒童游樂場等人流如鯽地點。市民雙手摸過這些地方后,再接觸口、鼻或皮膚傷口,便有機會受感染。但專家強調,經社交握手的手部接觸病毒量甚低,引致子宮頸癌機會極微,性接觸才是傳播HPV最主要途徑。
驗出的HPV型號包括可致子宮頸癌的HPV16及18,及可致性器官濕疣的HPV6及11。香港內科學會會長林達聰表示,首次在市民經常接觸的公眾地方驗出HPV。曾有外國研究指出,已感染HPV人士的手部帶有該病毒。若市民雙手受病毒污染后,再接觸皮膚傷口、口鼻黏膜或性器官微小傷口,有機會使HPV入侵身體。但他強調,經手部皮膚表面?zhèn)鞑サ腍PV數(shù)量,遠低于經性接觸直接令生殖器官感染的病毒量,市民因此而導致子宮頸癌的風險不大,反而引致皮膚疣的機會可能更高。他提醒市民勤洗手,公眾場所管理者也應加強清潔,定時以1∶99漂白水清潔公共設施。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