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三棱,古今醫(yī)家都認為其“破氣破血,久服損真”,但是對于臨床一些疑難久病,氣滯血瘀頑固不化者,可首選三棱,下引以為正。
三棱,首載于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其味苦性平,歸肝、脾兩經(jīng)。歷代本草記載其能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可治癥瘕積聚、氣血凝滯、心腹痛痛、脅下脹痛、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瘡腫堅硬等。習慣看法認為其為破血之品,或認為其攻破之力甚強,久服易傷正氣,故臨床多畏其力而少用。
張學文認為,治療一些疑難重癥或久病屬瘀血所致者,如萎縮性胃炎、肝硬化、經(jīng)閉日久等,用一般活血化瘀藥而力嫌不足者,用三棱后往往能收到較好療效。如一李姓老翁,65歲,因口干口苦、納差、胃脘部疼痛10余年而就診。患者自述其口干明顯但不欲飲水,時有口苦,納食較差,且進食后自覺消化不良,時有胃脘部疼痛不適感。曾在多家醫(yī)院診治無效,胃鏡檢查示“萎縮性胃炎”,并有“氣管炎”、“尿路感染”、“增生性脊柱炎”等病史。舌質暗紅,苔薄黃,舌下脈絡迂曲、瘀絲明顯,脈弦緩。張學文辨為肝胃不和證,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六君子湯加白芍、烏梅、山楂、石斛、丹參,服10劑而諸癥稍減,病情改善不明顯,張學文認為可能是此方藥化瘀力不足,故而收效差。于是在上方中加三棱10克,服后胃脘疼痛銳減。此后則以柴胡疏肝散與香砂六君子湯兩方為基礎,交替加減,但每次均用三棱,調治3個月而愈。于是臨證每遇頑固之胃脘痛,時間經(jīng)久不愈,有瘀血癥,用一般化瘀止痛藥如丹參、延胡索等作用不佳者,均加三棱,收效均很理想,且未見不良反應。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