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治療進展
肺癌是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手術是非小細胞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手術治療標準目前仍然是肺葉切除+ 系統(tǒng)性淋巴結清掃。近年來,雖然手術技術尤其是微創(chuàng)技術獲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但是手術后仍然會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zhuǎn)移,即使是Ⅰa 期的肺癌,手術后仍有約20% 的患者會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zhuǎn)移[1].所以對于手術后的患者需要進行輔助治療,包括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以期提高生存期。
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化療證明能夠延長生存期,所以一些肺癌患者術后推薦應用輔助化療。但是輔助化療應用近年來遇到明顯的瓶頸:首先,輔助化療的5 年生存率僅僅延長5%,70%——80% 的患者并不能從輔助化療中獲益(LACE 研究)[2].其次,因為輔助化療對很大一部分患者無效,所以輔助化療個體化應用的分子標志物研究很多,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較好的分子標記物可以應用于臨床。2006 年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發(fā)表文章認為ERCC1 的表達能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的獲益進行預測,然而2013 年,同一課題組發(fā)表文章認為ERCC1 的表達并不能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的獲益進行預測[3].2014 年ESMO大會上,Seymou L[4]報告應用LACE 研究的肺癌標本,檢測ERCC1 等生物標記物,發(fā)現(xiàn)ERCC1 等并不能用來對輔助化療的應用進行預測。IALT 研究中,對524 例患者進行P53 測序,發(fā)現(xiàn)42% 患者存在p53 突變,但是p53 不能夠預測輔助化療療效[5].2015 年的ASCO 大會上,Massuti B[6]等報告了SCAT 研究(對已切除的淋巴結陽性的NSCLC 患者,根據(jù)BRCA-1 表達水平進行個體化輔助化療的隨機Ⅲ期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jù)BRCA1 水平進行個體化輔助化療不改善OS (HR=0.86,95%CI 0.59——1.27);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BRCA1 高水平患者,多西他賽單藥非劣效于順鉑 / 多西他賽( HR=1.24);對于BRCA1 低水平患者,順鉑/ 吉西他濱方案優(yōu)于順鉑/ 多西他賽( HR=0.50,P=0.016);完成計劃治療的完整劑量可帶來生存獲益(HR=0.63,P=0.04),似乎BRCA1 的表達對于輔助化療的應用可能有一定的意義。總體上說,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好的標志物能夠應用于臨床,但是輔助化療個體化應用的分子標記物目前仍然是研究熱點之一。
由于輔助化療的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學者們在尋找著新的治療方案以彌補輔助化療的不足。近年來,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獲得較大的發(fā)展。學者們考慮術后是否可以應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輔助免疫治療方面,日本學者進行了一項Ⅲ期臨床研究,將ⅠB——Ⅳ期的手術切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化療,一組給予化療+ 激活的殺傷性T 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免疫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化療+ 免疫治療組與化療組比較:5 年生存率分別為 81.4% 和 48.3%( HR 0.229,95%CI 0.093——0.564,P=0.0013);5 年無復發(fā)生存率分別為56.8% 和26.2%(HR 0.423,95%CI 0.241——0.743,P=0.0027),獲益顯著[7].目前研究認為免疫治療在肺癌未來的輔助治療中會可能會發(fā)生很大的作用。
輔助靶向治療方面,目前已經(jīng)有一些臨床研究論證輔助靶向治療的作用[8-10].2015 年的ASCO 會議上,報告了RADIANT 研究(比較ⅠB——ⅢA 期EGFR 陽性(IHC/FISH)NSCLC 患者行腫瘤完全切除后接受輔助厄洛替尼與安慰劑的隨機雙盲Ⅲ期研究)的最終隨訪結果:發(fā)現(xiàn)輔助厄洛替尼治療并未延長EGFR 表達的腫瘤患者的DFS.在腫瘤出現(xiàn)del19 和L858R 突變的患者亞組中,發(fā)現(xiàn)輔助厄洛替尼治療后,DFS初始有延長趨勢,但是未觀察到有任何明顯的長期獲益(HR 0.94,95%CI 0.780——1.144)。OS(HR 1.12,95%CI 0.890——1.413)也無獲益。該研究進一步檢測了EGFR 的罕見突變(除del19 和L858R),也沒有見到其與DFS 有關(HR 1.19,95%CI 0.44——3.22)[11].天津腫瘤醫(yī)院進行了輔助靶向治療和輔助化療比較的臨床研究(ML 28280:EGFR 19 或 21 外顯子突變的ⅢA 期 NSCLC 輔助靶向厄洛替尼治療和輔助化療比較的Ⅲ期臨床研究),希望能進一步解答輔助靶向治療的問題。
近年來,輔助靶向治療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新的藥物,包括阿法替尼、AZD9291 等已經(jīng)或?qū)⒁M行臨床研究論證輔助靶向治療的作用。從目前已有的結果來看,輔助靶向治療在延長DFS 方面具有一定意義,但是還沒能證明在OS方面有優(yōu)勢。
總的說來,輔助治療應該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選擇什么樣的患者進行輔助治療,選擇什么樣的輔助治療,即輔助治療的個體化應用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分子標記物(化療分子標志物與靶向治療靶點)的研究,應該是個體化輔助治療重點研究方向。目前,一些臨床因素包括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等能夠?qū)o助治療的應用進行初步預測,2015 年的ASCO 會上報告了T2N0M0 的患者,對于Ib期的病人,只要腫瘤大于3cm,輔助化療都能夠獲得5 年OS 的優(yōu)勢(67.9% vs. 54.6%,HR 0.70,95%CI 0.66——0.74)[12].天津腫瘤醫(yī)院的初步研究發(fā)現(xiàn)切除的淋巴結數(shù)目與預后相關,即使是Ⅰ期肺癌,切除的淋巴結數(shù)目大于10 個和小于10 個預后明顯不同,手術切除的淋巴結如果少于10 個,應該給予輔助治療[13];而且切除的淋巴結陽性率與預后相關,切除的淋巴結陽性率如果大于25%,只有輔助化療的患者才有5 年生存[14].我們發(fā)現(xiàn)術前聯(lián)合評估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比值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有意義(DFS:HR 1.834,95%CI 1.536——2.200,P<0.001;OS:HR 1.810,95%CI 1.587——2.056,P<0.001),如果血小板>300×109/L 且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比值>2.3,則患者預后差[15],應該給予輔助治療。在分子標記物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肺癌組織巨噬細胞中OPN(骨橋蛋白)表達陽性的患者預后差,I 期患者中,如果OPN 表達陽性,其6年的OS 和DFS 分別為22.64% 和16.98%,而OPN 陰性表達的患者6 年OS 和DFS 分別為50.00% 和39.62%(P=0.0051,P=0.079)。所以如果肺癌組織巨噬細胞中如有OPN 表達,即使是Ⅰ期患者,也應采取術后輔助治療,以降低患者復發(fā)及轉(zhuǎn)移概率[16,17].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