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即甲狀腺機能亢進癥,是由于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所致的一種內分泌病。多發(fā)于青壯年,女性尤為多見。
臨床上病者除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外,常伴有性情急躁、易驚善怒、心慌、多汗、畏熱耐寒、多食善饑,消瘦乏力、消化不良、四肢顫抖等癥狀,有的尚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
多數醫(yī)者認為本病應包括在中醫(yī)之“癭證”范疇中,特別與其中之“氣癭”、“肉癭”更為相似。
有關癭的病因,歷代醫(yī)家多認為與情志憂恚,肝郁氣結,痰濁凝滯有關。如《諸病源候論》載:“癭者由憂恚、肝氣郁結所生。”《外科正宗》有“人生癭瘤……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即治療多采用疏肝化痰一類的方劑。
我早年在治療這種病時,亦是按照此種思路去診治,但是療效較慢,很是費勁。后來在學習諸多老中醫(yī)的經驗之后,發(fā)現《當歸六黃湯》治療此病效果顯著,并可以把它作為專方使用。
當歸六黃湯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創(chuàng)制的一首名方,載于其所著的《蘭室秘藏》一書中。稱它為“治盜汗之圣藥”,主治陰虛火旺所致的盜汗。其組成為: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黃芪共7味藥。
中醫(yī)自古以來就有異病同治一說,只要病機相同是可以用一個方子治療的。盜汗是陰虛火旺,甲亢大多數早期表現亦是陰虛火旺,所以可以移來治療此病。對于這一點估計持異議的不多,而且臨床報道用當歸六黃湯治療甲亢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數。這里我就不重復論述了。我只想談談怎么運用好這個方子治療甲亢一病。
我常聽到有的中醫(yī),尤其是年輕中醫(yī)說,此方治療甲亢療效參半,時有效,時無效。后通過交流發(fā)現還是對這個方子的運用有問題。即一見甲亢病人,不分虛寒熱就原方照套,一方到底,不做加減,或再加些具有治療甲亢的藥物,諸如黃藥子、昆布海藻之類。怪不得無效,全忘了中醫(yī)的辨證施治。
我們先來看當歸六黃湯的組成:黃連黃芩黃柏的三黃苦寒清熱,生地熟地滋陰,當歸黃芪為當歸補血湯,縱觀全方滋陰清熱。我的經驗是早期熱重的情況下,凡見心悸、口干、煩躁、多食,便秘尿黃等癥突出時,重用三黃之量,必要時還要加大黃;輕用黃芪當歸熟地的藥量。凡見飲多、心悸、乏困、手顫、盜汗、便不干等癥突出時,少用三黃藥量;重用生地、當歸、黃芪、熟地之藥量,必要叫加入生脈散。在中后期熱輕,氣陰兩傷升為主要矛盾時,切記不要重用三黃苦寒之藥傷陽氣。這一點很重要。下面我舉一個病例具體來看。
董某 女 42歲,因甲亢一病在高新醫(yī)院用西藥治療,嫌慢,又怕西藥副作用大,故尋求中醫(yī)治療。經人介紹來到我處,刻診:中等偏上個子,面色偏紅黑,舌紅苔白薄,心悸,口干、煩躁、稍乏,大便干,T3 T4指標均高,脈滑大。
處方:當歸六黃湯加減。生黃茋30g 當歸30g 黃連15g 黃芩30g 黃柏30g 大黃30g 生地15g 九地15g 五味子10g 制龜板 15g 北沙參30g 丹皮10g 梔子12g 桂枝6g 甘草6g 10付,水煎服 日三次。
二診,心悸已除,煩躁止,大便已不干,余證如前。前方調整:生黃茋50g 當歸15g 黃連10g 黃柏10g 黃芩10g 北沙參30g 生地15g 九地30g 麥冬15g 五味子15g 生龍牡各30g 桂枝甘草各6g 10付,水煎服 日三次。
三診,諸癥大減已不口干、心悸、便干。舌淡苔白膩,脈緩濡,乏困,納略呆,左手無力明顯。隨證轉方:生黃芪120g 當歸15g 生地10g 九地50g 黃連6g 黃芩6g 黃柏6g 陳皮12g 砂仁6g 炒三仙各15g 桂枝10g 甘草10g 雞血藤15g 10付,水煎服 日三次。
四診,乏力減輕,胃口開,左手略有力。效不更方,續(xù)上方15副,諸證消失?;濼3 T4指標接近正常。又調整一月,痊愈。
上述一案,我就是堅持用當歸六黃湯,一以貫之,一方到底。但是亦堅持隨證轉量,隨證轉藥,萬變不離其宗,以其為主而轉。實際上也有專方的味道,但守中有變,這一點很重要。多年來,我始終堅持用當歸六黃湯治甲亢,沒有不效的,其中的奧妙就是上述所言。說句題外話,前人留下的好方很多,關鍵是看你會用不會用,古人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原帖地址及討論:http://m.miamifoamroofing.com/med/thread-2033917-1.html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