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頸動脈狹窄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頸內(nèi)動脈狹窄或頸總動脈狹窄(ICD-10:I65.201I65.202I63.201I63.202)。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神經(jīng)病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2010)。
1.臨床表現(xiàn):無癥狀或頸動脈系統(tǒng)TIA/腦梗死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單眼盲;病變對側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優(yōu)勢半球病變伴不同程度的失語,非優(yōu)勢半球病變伴失用或體像障礙等;其他少見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共濟失調(diào)、不隨意運動及偏盲等)。
2.輔助檢查:頸動脈超聲、TCD、CTA、MRA和DSA證實頸動脈存在明確的狹窄。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神經(jīng)病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2010)。
1.頸動脈狹窄內(nèi)科治療。
2.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
3.頸動脈狹窄血管內(nèi)治療(CAS)。
(四)標準住院日為7–10日。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I65.201 I65.202I63.201I63.202頸內(nèi)動脈狹窄或頸總動脈狹窄疾病編碼。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檢查的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水平、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X線胸片、心電圖;
(4)頭顱MRI/CT、頸動脈血管超聲和TCD。
2.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化驗檢查: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抗“O”、抗核抗體、ENA、類風濕因子、CRP、ESR等;
(2)超聲心動圖檢查;
(3)影像學檢查: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等。
(七)治療方案與選擇用藥。
頸動脈狹窄內(nèi)科治療(不需/不能行CEA或CAS手術患者)。
1.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降脂治療:他汀類藥物。
3.抗凝治療:特殊情況下,如支架植入術后、頸動脈夾層、潰瘍伴新鮮附壁血栓等可考慮抗凝治療,排除抗凝治療禁忌證后可選擇肝素加華法令、單獨口服華法令或單獨用低分子肝素。
4.病因和危險因素治療。
5.并發(fā)癥治療。
(八)出院標準。
1.患者病情穩(wěn)定。
2.無需要住院治療的并發(fā)癥。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符合手術或介入治療者按相關路徑進行。
2.住院期間發(fā)現(xiàn)其他合并癥或發(fā)生并發(fā)癥需要進一步檢查治療,導致住院治療時間延長和住院費用增加。
3.住院期間出現(xiàn)腦出血或腦梗死等轉入相應臨床路徑。
4.住院期間原發(fā)疾病加重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需轉入ICU診治,從而導致住院治療時間延長和住院費用增加。
二、頸動脈狹窄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頸內(nèi)動脈狹窄或頸總動脈狹窄(ICD-10:I65.201I65.202I63.201I63.202)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7-10天
點擊下載:頸動脈狹窄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頸動脈狹窄臨床路徑
目前臨床上對妊娠劇吐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家中治療和住院治療。但由于妊娠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