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癲癇的臨床診治概要
2013-02-03 17:46
閱讀:2382
來源:medlive
作者:網*
責任編輯:網絡
[導讀] 自身免疫性癲癇是難治性癲癇的一種新確認的可治性病因。一項研究[Arch Neurol 2012 May;69(5):582-93]對2005年至2010年在梅奧癲癇和神經免疫學診所治療的表現(xiàn)為難治性癲癇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入選了32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癲癇的患者(19名女性,13名男性
自身免疫性癲癇是難治性癲癇的一種新確認的可治性病因。一項研究[Arch Neurol 2012 May;69(5):582-93]對2005年至2010年在梅奧癲癇和神經免疫學診所治療的表現(xiàn)為難治性癲癇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入選了32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癲癇的患者(19名女性,13名男性),其中僅有癲癇發(fā)作患者11例,以癲癇為主要癥狀的患者21例。免疫治療后,67%患者無癲癇發(fā)作。
臨床表現(xiàn)
研究50%的患者均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53%的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大多數的患者表現(xiàn)為單純性部分癲癇發(fā)作和/或癲癇先兆(27/32 [84%]),復雜部分性發(fā)作(26/32 [81%]),以及繼發(fā)性全身強直 - 陣攣性發(fā)作(17/32 [53% ])。 26例(81%)患者每天均有發(fā)作。
腦電圖(EEG)結果包括發(fā)作間期癲癇樣放電(20例),腦電圖發(fā)作(15例),局部慢波(13例),廣泛性慢波(12例)。 3例患者腦電圖正常。 29例患者(63%)的核磁共振成像提示可能存在炎性改變。 30例患者的腦脊液分析顯示:17例(57%)蛋白升高,5例(17%)白細胞升高,5例(19%)寡克隆區(qū)帶,11例(38%)正常。
29例(91%)發(fā)現(xiàn)神經自身抗體。包括電壓門控鉀通道(VGKC復合體)(18例,56%),谷氨酸脫羧酶(GAD65)(7例; 22%),collapsin響應調節(jié)蛋白(CRMP-5)(2例; 6%),Ma2(1例 3%),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NMDAR)( 1例 3%),神經節(jié)乙酰膽堿受體(AchR)(1例 3%)。2例VGKC神經自身抗體患者出現(xiàn)惡性腫瘤(甲狀腺或前列腺癌),1例CRMP-5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性膀胱癌。
81%的患者已經嘗試過2種或更多的抗癲癇藥物。2例(6%)癲癇手術失敗。
治療
免疫治療包括靜脈注射甲基強的松龍(12例),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3例),以及靜脈注射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環(huán)磷酰胺或血漿置換術聯(lián)合治療(12例)。術后隨訪3-72個月(平均為17個月),18例(67%)患者無癲癇發(fā)作,27例(81%)有所改善。
討論:如何診斷?
在癲癇諸多可能的病因中,自身免疫性癲癇應該包括在其中。雖然自身免疫性病因在以前“未知”病因性癲癇中相對較少,但確認這種病因非常重要,因為可以研發(fā)有效的治療方法。
臨床提示疾病診斷的線索包括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或家族史(如口炎性腹瀉,糖尿病,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類風濕關節(jié)炎,甲狀腺疾?。?,惡性腫瘤史; 發(fā)病年齡相對較晚,但無其他明顯癲癇發(fā)作的病因解釋,如腦腫瘤或卒中;頻繁(每日)癲癇發(fā)作,多灶性或變異性癲癇發(fā)作類型,抗癲癇藥物無法控制病情。
患者可能存在其他相關的神經精神癥狀,包括焦慮,抑郁,認知困難,記憶力減退,或人格改變。然而,Quek和他的同事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患者沒有出現(xiàn)提示存在較明顯的神經性自身抗體介導的邊緣性腦炎綜合征的記憶障礙或情感改變。
為了進行自身免疫性癲癇診斷,應對患者進行篩查,檢測自身抗體、MRI和腦脊液的炎性改變。伴有癲癇發(fā)作的神經自身抗體的存在表明可能有副腫瘤綜合征,患者應評估可能的惡性腫瘤。在這項研究中,僅有3例合并有惡性腫瘤。還尚不清楚神經自身抗體是否直接致病,或是否只是自身免疫過程的標記物。檢測神經自身抗體能力以及進行進一步實驗室和臨床研究能力的不斷增長,將最終明確上述指標的作用。
如果高度懷疑自身免疫性癲癇,應考慮進行靜脈注射甲基強的松龍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治療試驗。預后較好。
編譯自:A New Epilepsy Etiology.medscape.Jan 15, 2013